不解寻元讨。宋代。释印肃。古今人易老,无异霜凋草。本根依旧青,不解寻元讨。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诗意: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僧人释印肃之手,诗中表达了古今人易老的主题。作者通过比喻,将人的一生比作一片草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都会像霜凋的草一样面临老去的命运。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观念,认为人的本质和根基依然鲜活如初,不受时间的侵蚀。诗中表明了作者对人性与时光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追求永恒的追求。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句“古今人易老,无异霜凋草”,通过古今人易老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主题。诗中的“霜凋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的衰老和脆弱。接下来的两句“本根依旧青,不解寻元讨”,则表达了人的本质和根基依然鲜活不衰的思想。在这里,作者暗示了人性的永恒和不朽,与时光相对立。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词句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通过草木的比喻,作者传达了一种深远的哲理,即尽管人的外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老,但内在的本质和价值却是永恒的。这种对人性与时光的思考和追求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这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追求。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唤起读者对人生短暂和永恒价值的思考。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展示了作者的洞察力和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