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报不平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píng bào bù pí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共喜免竛竮,超越生死名。
将虚却作实,以平报不平
()
竛竮,超越,生死,不平

《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金般坚固的颂歌,无尽地回响着,
叹息着向仰慕之心流传。
共同庆幸解脱了束缚,超越了生死的限制。
将虚无转化为实在,以平衡回应不公。

诗意:
这首诗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为题,表达了一种追求超越凡尘、超越生死的心境。诗人通过借助金刚的形象,将内心的愿望和追求比喻为坚固不可摧毁的黄金,而这首颂歌就像是无尽地回响着对这种追求的叹息。诗人共同庆幸自己解脱了束缚,超越了生死的名利之争,进而将虚无转化为实在,以平衡回应不公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为题,采用了华丽的辞藻和隐喻的表达方式,让诗词充满了超越凡尘的力量和意境。金刚代表着坚固和不可摧毁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目标。通过将金刚与随机、无尽、叹仰流通等词语相结合,诗人表达了对超越生死、追求内心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解脱和超越的庆幸之情。他认为只有解脱了名利的束缚,超越了生死的限制,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将虚无转化为实在,可以理解为通过追求内心真实和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使得自我与世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凡尘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金刚的形象,暗示了追求超越的艰难和困难。整体上,这首诗词富有哲理意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