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身非是身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如理实见分第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 shēn fēi shì shē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
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
()
见身法身: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2.指高僧之身。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无所: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如理实见分第五》

中文译文:
方明实见身,
见身非是身。
法身无所得,
非相本来人。

诗意:
这首诗是释印肃所作,它探讨了身体和真实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表达一种超越个体身体的境界,探索了法身和相身的区别。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身体和真实性的思考,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深刻认识。诗人使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以精确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观点。

首句“方明实见身”,意味着通过正确认识和观察,人们可以真正认识到身体的存在。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见身非是身”,揭示了身体并非真正的本质,而只是表象。

下半首通过描述“法身”的特点,进一步强调了身体与真实性之间的区别。“法身”指的是超越个体身体的存在,它超越了相对的现象层面。诗句“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表达了法身不受物质所得的束缚,也不是相对存在的个体。

整首诗强调了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身体形象,去探索真实的本质。它呼唤读者思考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引发对自我存在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如理实见分第五》通过简洁的词句,探讨了身体和真实性之间的深刻关系,引导读者思考超越肉体的存在和真实本质。这首诗以其哲思的内涵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深度思考和卓越的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