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即佛性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住分第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shēng jí fó xì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月浸岩松冷,唯此身心肯。
众生即佛性,佛与众生等。
()
身心:身心shēnxīn∶肉体和精神身心健康∶心思,精神身心恍惚∶指人的品德修养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刘开《问说》
众生: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
佛性:1.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2.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

《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住分第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月光洒满寒冷的岩石和松树,只有这身心愿意接受。众生即具备佛性,佛与众生平等。

诗词的译文传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思考和境界的描绘。诗中的月光映照在冷冷的岩石和松树上,形成一幅寂静而凄美的画面。这里的月光可以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它照亮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唯此身心肯"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坚持和投入,他愿意用自己的身心去追寻真理。

诗中的"众生即佛性,佛与众生等"是释印肃表达佛教思想的关键句子。众生指的是众多的众生众生,而佛性则是指众生内在具备的潜在佛性。作者认为众生与佛是平等的,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只要能够觉悟并修行。这种观念强调了众生潜能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觉醒和自我超越。

整首诗词体现了佛教的中心思想,强调了修行者的努力和对智慧的追求。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佛教哲理,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清幽深远,给人以宁静和启迪,同时也传递了对于人性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