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参考资料:
1、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参考资料:
1、李春青.诗赋词曲联精鉴辞典.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294-295页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夜读。明代。唐寅。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暮春奉女兄弟集宴堂。宋代。张耒。晨晖丽花柳,流水滟池塘。暮春渐暄燠,华构肃朝凉。使君簿领暇,亦复陈壶觞。班坐岂异人,骨肉皆欢康。遥山出远翠,远水明斜阳。欢言不期醉,淡泊味何长。
寄新头陀。唐代。周贺。见说北京寻祖后,瓶盂自挈绕穷边。相逢竹坞晦暝夜,一别苕溪多少年。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青城不得师同住,坐想沧江忆浩然。
先生七十五春秋,始抱兰枝第一筹。来晚恰符园果谶,名成须著锦标头。
家书便合添千卷,身世真堪老一丘。却望寿筵无几日,酒杯重叠费公酬。
二月七日寿约庵先生有园桃暗结长春果之句后十九日先生得孙诗以贺之仍用前韵。明代。顾清。先生七十五春秋,始抱兰枝第一筹。来晚恰符园果谶,名成须著锦标头。家书便合添千卷,身世真堪老一丘。却望寿筵无几日,酒杯重叠费公酬。
谢洪察院送酒。宋代。张纲。嗜酒刘伶绝世无,春衫典尽倒天壶。造门谁为倾家酿,见客常留满眼沽。颇讶霜威太严令,忽分春色到焦枯。一尊且作通宵醉,明日重看朝夕乌。
虎丘僧舍间望。宋代。夏竦。胜地访灵踪,层楼四槛风。远阴生旷野,午影转疏桐。涧水霞凝紫,谿烟日衬红。可怜秋思晚,相倚馆娃宫。
久雨次雪斋 其一。明代。林俊。阻绝几曾出,艰虞念远村。衾裯空夜市,桂玉断晨飧。如马风涛壮,鸣蛙野水浑。一晴酬岁望,脉脉重谁论。
王提刑挽词。宋代。楼钥。籍甚青箱学,醇乎赤子心。片言皆可复,一伪不容侵。处事几游刃,论交欲断金。诸郎传素业,桂子看成林。
巡边。明代。卢祥。按节巡南国,舟车昼夜行。烧痕沿路断,水势到湖平。景物新吟兴,琴书薄宦情。怀中经术拙,何以济苍生。
偶得李竹屋居士摘和靖先生梅诗四联演成八韵。宋代。杨公远。池水倒窥疎影动,任渠羌管吹三弄。碧波清浅净无痕,老榦槎牙坚耐冻。花放羞同桃李场,香来偏恼诗人梦。当年曾醉老师雄,翠羽双双疑作凤。
访隐者。宋代。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