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指两俱迷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è zhǐ liǎng jù mí,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若言佛有说,执指为真月。
月指两俱迷,昧修多罗□。
()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若言佛有说,执指为真月。
月指两俱迷,昧修多罗□。

诗意:
这首诗来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二十一篇,诗人探讨了关于佛法的表达与理解的主题。诗中提到佛陀的言辞,将它们比喻为月亮,而指引佛法的手指则被视为真实的月亮。然而,诗人指出,无论是佛陀的言辞还是指引佛法的手指,都存在着一种迷惑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佛法的表达和领悟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佛陀的言辞比作月亮,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然而,在这样的表达背后,诗人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佛法的真实含义是否能够被言语所捕捉和传达。他提到,就像月亮的指引会使人迷失方向一样,佛法的言辞也可能会导致迷惑和困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达方式的思考和怀疑,暗示了言语表达的局限性。它呼唤读者超越言辞的表面,去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实内涵。诗人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的诗篇,引发了对佛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探讨了佛法言辞的局限性,引发了读者对佛法真实含义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言语只是指引,而真正的领悟需要我们超越言辞的限制,通过个人的体验和领悟去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