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取片时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zuò qǔ piàn shí,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
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
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
困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
()
静坐:1.排除思虑,闭目安坐。2.气功疗法用静坐来治疗疾病。3.抗议或请愿的一种方式。
片时:一会儿。
妄想:(动)荒谬的打算;不能实现的想法:痴心~。[近]妄图|梦想。
心口:心口xīnkǒu∶心与口。心头,心∶胸口
不同:1.不一样。《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秦卒擒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2.不答应。3.意见不和。《后汉书·孔融传》:“﹝融﹞与中丞赵舍不同,託病归家。”
不透狐狸:本指狐和狸两种动物,后多专指狐。
困果一言:1.一句话。2.说一番话、一次进言。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
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
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
困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

诗意:
这首诗词以静坐冥想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悟道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自身修行状态的矛盾和困扰,以及对内心的探索与迷茫的描绘。通过以野狐狸的形象来寓意自己的状态,作者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怀疑,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感到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内涵。首句“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以静坐冥想作为修行的方式,但作者却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可能是主观的,难以真正洞察事物本质。接着的两句“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表达了内心与外在表现之间的落差,修行的透彻程度不够,无法真正洞悉事物的本质。

接下来的两句“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使用野狐狸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状态的怀疑和迷茫。明朝与后日指的是现在与未来,以野狐狸的形象来描绘自己的状态,暗示作者对自我认知和修行道路的困惑。

最后两句“困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困惑。困果指的是迷惑的果实,意味着作者对于真理的认知陷入迷茫。百丈一言则指的是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一句话能够迷惑人心的感慨。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修行和悟道的思考和疑惑,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扰和难题。通过使用比喻和意象,给予读者以启示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