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撮略显精粗。宋代。释印肃。察明表重验虚无,不久堪为唱导师。不觉惊动生灭相,临时撮略显精粗。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的创作,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古代智慧和经验的颂扬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虚无和浮躁的反思。
诗意:
这首诗以审慎的态度来观察现实世界,并对其进行了反思。诗人认为,现代社会过于注重虚幻的表面,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他指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领悟古代的智慧和经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指导和启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关切和对古代智慧的赞美。诗人以一种冷静的观察者的姿态,分析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回归古代的智慧和经验。
诗中的“察明表重验虚无”表明作者认为现代社会过于注重表面的光鲜和虚幻,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和价值。他呼吁人们要审慎观察现实,深入研究古代智慧的真谛,这样才能找到真正有意义和指导性的东西。
“不久堪为唱导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智慧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古代的智慧和经验是如此宝贵,以至于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的指导者和启示者。通过学习和领悟古代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
“不觉惊动生灭相,临时撮略显精粗”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在观察现实时的感受。作者意识到,他的观察和总结只是临时的概括,可能显得不够深入和精细。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对现实的反思和对古代智慧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和古代智慧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古代智慧的推崇。诗人呼吁人们要审慎观察现实,回归古代智慧,寻找真正有意义和指导性的价值观和经验。这首诗提供了一种思考现实和寻找真理的角度,具有启迪人心的作用。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