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槌竖拂警盲聋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ān chuí shù fú jǐng máng l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无相无空无不空,拈槌竖拂警盲聋
解日狗子无佛性,焉知全体与空同。
()
拈槌,盲聋,佛性,焉知,全体,空同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相无空无不空,
拈槌竖拂警盲聋。
解日狗子无佛性,
焉知全体与空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证悟道理的主题,探讨了佛教中关于“无相”、“无空”以及“全体与空”的概念。诗中用一系列象征性的词语来表达这些概念,并呼吁人们警醒自己的盲目和聋哑,以便能够领悟佛性。

赏析:
诗词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凸显了印肃作为佛教徒的理解和呼唤。下面对诗中的几个关键词进行解析:

1. 无相(wú xiàng):指无固定的形相,无可捉摸的实体。这里表示超越个体的存在,超越相对的世界。

2. 无空(wú kōng):表示无任何固定的空间存在,超越了有形的界限和限制。

3. 不空(bù kōng):指一切事物都源自于空性,即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实质性的独立存在。

4. 拈槌(niān chuí)竖拂(shù fú):这两个动作是佛教中修行者常用的手势,意味着在修行中警醒自己,摆脱迷惑和盲从,以达到觉悟的境地。

5. 解日狗子(jiě rì gǒu zǐ)无佛性:这里用日出的时刻和狗的形象来比喻凡夫俗子,暗示他们对佛性的无知和无感知。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的深奥思想。诗人通过象征性的意象和对比,呼唤人们警醒自己的盲目和聋哑,唤起人们对佛性和真理的探求。这首诗词在表达佛教教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引导读者思考超越表象的本质和存在的真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