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法皆无相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qiè zhū fǎ jiē wú xiā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道则心藏无价珍,十方诸佛我同身。
一切诸法皆无相,万法无非是我心。
()
十方:十方shífāng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诸佛无相:1.无人扶助。《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之《睽》,犹无相也。”杜预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陆德明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孔颖达疏:“相,谓扶相。”2.没有福相。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3.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南朝梁萧统《和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唐姚合《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説始真。”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译文:
道则心藏无价珍,
十方诸佛我同身。
一切诸法皆无相,
万法无非是我心。

诗意:
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对佛教中证悟之道的歌颂。诗人释印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传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

赏析:
诗歌的第一句"道则心藏无价珍",意味着在道的境界中,内心蕴藏着无与伦比的珍宝。这里的道指的是佛法中的真理和智慧,而心则代表个体的内心世界。诗人表达了在修行中,人们的内心变得纯净且珍贵,获得了无价的宝藏。

接着,诗中提到"十方诸佛我同身",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与十方诸佛相通。这种观念源于佛教中的无我思想,认为所有众生都具有佛性,具备成佛的潜力。诗人将自身与诸佛等同,强调了人与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通之处。

在下两句中,诗人写道"一切诸法皆无相,万法无非是我心"。这表达了佛教中关于无我和诸法空性的思想。诸法指的是现象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而无相和无非是指它们的本质为空性,没有固定的实体或本质。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心性的广大和无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心所生,万法皆源于自己的内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道、心、我、诸法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佛的内在联系和共通之处。它让人们思考自己内心的珍贵和无限潜能,以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依存和归属。这种思想启迪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带来了对智慧和解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