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裹看形见不难。宋代。释印肃。镜裹看形见不难,徒劳流水与登山。演若达多头不失,狂怖自歇快平生。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镜裹看形见不难,
徒劳流水与登山。
演若达多头不失,
狂怖自歇快平生。
译文:
用镜子来观察自己的形象并不难,
只是流水流淌和登山攀爬都是徒劳。
如果能够实现多头的变化而不失其真实性,
那么狂妄与恐惧就会自动平息,人生会变得快乐平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将镜子比作心灵的洞察力,流水和登山则代表着世俗的努力和追求。诗中的“证道”指的是证悟佛道,达到解脱和内心平和的境地。诗人认为,通过内心的洞察,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的真正本质,超越世俗的追求和纷扰。只有在心境达到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追求的境地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修行和内心境界的独特见解。镜子象征着内心的反思和觉察,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的纷扰所迷惑,而是应该通过内心的洞察来认识自己。流水和登山则象征着世俗的努力和追求,诗人认为这些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觉察,才能达到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诗人还提到了“演若达多头不失”,意味着修行者可以在多个境界之间自如地转换,不会迷失自己的本质。这种自觉与觉察使人能够超越狂妄与恐惧,达到内心的平息和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它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醒人们要超越世俗的欲望和追求,通过内心的觉察和修行,寻求真正的平和与满足。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