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心目色尘里

出自宋代释心月的《颂古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o zhāo xīn mù sè chén l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昭昭心目色尘里,晃晃色尘心目间。
直下裂开犹是钝,那堪随步万重山。
()
昭昭:1.明亮;光明:烂昭昭兮未央。2.清楚;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心目:1.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犹在~。以娱~。2.指想法和看法:在我的~中,他还是个孩子。
色尘晃晃:1.明亮貌。2.形容疾闪而过。3.摇动。
直下:径直趋赴。谓径直实行下去。直接下达。垂直向下;向下。下面,底下。谓直系下传。
裂开:因或似因撕裂、分裂或破裂而分开。
随步万重山

《颂古十六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昭昭心目色尘里,
晃晃色尘心目间。
直下裂开犹是钝,
那堪随步万重山。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色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说心目之中明亮的景色仿佛被尘埃所遮掩,而尘埃又似乎在他的心灵中飘荡。他感叹自己的视线被这层尘埃阻隔,使得他无法透彻地洞察事物的本质。他认为自己的洞察力迟钝,就像钝物一样无法刺破这层遮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受。通过对色尘的描绘,作者巧妙地将外在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凸显了对洞察力的思考。作者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视线受阻的痛苦,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看待世界时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和束缚,无法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

诗中的"万重山",可以理解为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困境,意味着作者在追求真实洞察力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这种对于真实洞察力的追求,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灵体验,也是对于人类普遍的思考和探索的反映。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洞察力的渴望和对于世界的思考。尽管作者感叹自己的洞察力迟钝,但在这种感叹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真实和清晰的追求。整首诗词通过抽象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洞察力和真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