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一德山。宋代。释心月。吾宗一德山,天下同仰企。寥寥数百年,清风来未已。汝名今与同,初非犯其讳。人前一呼唤,不觉耸众耳。易以艮为山,辞以艮为止。宜将止易山,只移一画子。吾当尊前贤,不得不如此。
《行者德山改名德止》是宋代释心月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行者德山改名德止的寓意和诗人的理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吾宗一德山,天下同仰企。
寥寥数百年,清风来未已。
汝名今与同,初非犯其讳。
人前一呼唤,不觉耸众耳。
易以艮为山,辞以艮为止。
宜将止易山,只移一画子。
吾当尊前贤,不得不如此。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诗人宗教信仰的德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世人对它怀着崇敬之情。然而,诗人决定将德山的名字由"德山"改为"德止",这并非是违背规定,而是出于一种深思熟虑的考虑。当有人在众人面前呼唤"德止"时,这个改变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震惊。
诗人以易经中的卦爻"艮"来象征山,以"艮"字表示山的意思,而将"艮"字改为"止"字,以表示停止、终止的意思。诗人认为这种改变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在易经中,山与止的含义相近。他提出将"止"字取代"山"字,只需改动一个笔画,这样它们的意义就可以互相转换。这样的变化并不违背贤者的原则和道德准则,所以诗人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整首诗词中透露出诗人对于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德山名称的微妙修改,表达了将信仰和哲学思想相结合的观点,强调了改变与传统的延续之间的关系。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作者对于宗教和哲学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