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来动地起狂风

出自宋代释文珦的《听说南中蟒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ǎng lái dòng dì qǐ kuáng f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
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
()
漆黑:(形)暗;很黑:~的夜晚。[近]乌黑|黝黑。[反]雪白。
首红狂风:(名)①凶猛剧烈的风:~呼啸。②气象学上指10级风。
惭愧:(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蜑巫床头:亦作'床头'。坐榻或床铺的旁边。床的一端。
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头部金黄色,背部暗绿色,腹部黄褐色,头部有鞭状触角,躯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一对足。第一对足呈钩状,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吃小昆虫。可入药。

《听说南中蟒事》是宋代释文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南中蟒事,
蟒身漆黑蟒首红。
蟒来动地起狂风,
惭愧蜑巫能制蟒。
床头开柙放蜈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南方地区的一段关于蟒蛇的传说故事。蟒身漆黑蟒首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蟒蛇的外貌特征。当蟒蛇出现时,它所引发的动静甚至能使大地起风。诗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惭愧,因为他无法像传说中的蜑巫那样能够控制蟒蛇。最后一句提到床头开柙放蜈蚣,暗示了蜈蚣的毒性,可能是诗人在表达对蟒蛇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蟒蛇神秘而威严的形象。蟒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形象之一,常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和象征意义。诗人以自己无法控制蟒蛇的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力量的相对渺小感受。整首诗词情景交融,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构思,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一种对自然力量的震撼与敬畏,同时也体察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释文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