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父子错商量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ǎ shī fù zǐ cuò shāng liá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
心月孤圆自不知,不涉圆亏光影灭。
马师父子错商量,拂袖便行犹未彻。
诸人还见心月麽,急著眼看,重重金屑。
()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光影:1.日光;光辉。2.光阴,时光。3.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4.喻外表,皮毛。5.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影子。6.特指经放映镜头所投射出的影像。
父子:1.父亲与儿子。2.古时称叔与姪为「父子」。
商量:互换看法或想法;商谈。
拂袖:(书)(动)甩动袖子(旧时衣袖较长),表示气愤:~而去。
眼看:(副)马上:腊八节一过,~就是春节了。②(动)看着而不管;听凭:不能~着坏人横行。
金屑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景象,人们纷纷仰望天空中的皓月。然而,诗人指出了一个微妙的差别,即心中的月亮与外界的月亮并不一样。心中的月亮是孤圆的,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不会有圆缺的变化。马师父和他的儿子讨论着这个问题,可他们一挥袖子就离去了,还未完全领会其中的道理。其他人急于一睹心中的月亮,却只能看到一地金屑,无法领悟其中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中秋节和月亮的比喻,表达了一个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差距。诗人将心中的月亮比喻为孤圆,强调了内心的独立性和坚定不移的稳定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外界的月亮,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圆缺的变化。这种差异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变幻无常和内心世界的坚定不移。

马师父和他的儿子代表了普通人,他们虽然意识到了内心世界的存在,但却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索其背后的意义。其他人急于一睹内心的真相,却只能看到金屑,这可能象征着他们对内心世界的渴望却无法真正理解和体验。

这首诗词通过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的渴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困境。它呈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以及在尘世中寻找真理的困难和挣扎。诗中运用了中秋节和月亮的意象,通过寓言手法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