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把骊珠碎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bǎ lí zhū su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
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
木人歌舞石人悲。
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
打破:1.指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或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2.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3.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4.使突然结束@@@@5.没有遵循或遵守
辞世:(动)①隐居避世。②(书)辞别人世,指去世:猝然~,令人悲悼。
骊珠:1.比喻珍贵的人或物。2.龙眼的别名。3.宝珠。4.杨梅的别名。
细供通自首:(动)(犯法的人)自行向司法机关等交代认罪:投案~。
其罪木人:木制的人像。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木人石心'。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歌舞:(名)唱歌和舞蹈的合称:~厅|~表演。
石人: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雁序落千峰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越。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
打破剑门关,意味着突破世俗的束缚,超越尘世的枷锁。作者用这一行来表达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境界,尽管尚未真正死去,但他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

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作者的诗作在传抄的过程中被涂糊了,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珍视和传承。骊珠是一种宝贵的珠宝,碎裂的骊珠象征着珍贵的东西遭到了破坏和毁损。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的才华和智慧未能被世人所珍视,被埋没了。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深切反思和自责。作者承认了自己过去的过失和错误,以及对佛法的理解可能并不完美。他自我揭示了自己的过错,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悔过和对改变的愿望。

木人歌舞石人悲。
这一句诗给人以强烈的意象感受。木人歌舞和石人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木人歌舞象征着虚假的喜悦和表面的快乐,而石人的悲伤则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句诗通过对人性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欢乐和虚伪的批判。

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世俗喧嚣和变幻无常的反思。声音被压制住,行云被阻断,雁群的队列分散了,影子也落在了千峰之外。这些意象传达了世俗的喧嚣和表面的繁华无法触及内心的宁静和真实,世俗的变幻和无常不可依托。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尘世的超越。通过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身的反思,作者表达了对真实和纯洁的追求。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让人反思生命的真谛和超越世俗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