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似曾不中。宋代。释如净。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恁麽也恁麽,说似曾不中。黄头并碧眼,消息子难通。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山水景色的美妙之处。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
这里的山峦如同披着五彩斑斓的锦缎,绽放出浓浓的春天气息;水面上蕴含着明亮的碧色月光,却透出淡淡的秋天容颜。
这两句诗以山和水为背景,通过瑰丽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山脉披上了锦缎,犹如春天的气息扩散在其中,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水面上的碧月光线明亮而柔和,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秋天意境。通过对山披锦云和水含碧月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了大自然的变幻多姿和它们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恁麽也恁麽,说似曾不中。
这两句用方言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意为"如此如此,说不出来"。诗人面对山水之美,感叹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用这样的方言来形容自己的无奈。这种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加贴近生活,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性。
黄头并碧眼,消息子难通。
这两句诗意蕴含了一种哲理的思考。黄头并碧眼指的是人类,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眼界,而消息子则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和美妙。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人类有时难以理解和领悟大自然的奥妙之处。纵然人类拥有智慧和眼界,但有时仍然无法完全理解自然界的变幻和美好。
整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诗人运用瑰丽的比喻和形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山脉如锦缎和水面如碧月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通过方言的运用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自然之美无法完全被言语所表达的无奈和人类难以理解自然奥妙的感叹。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