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芭蕉入画图。宋代。释如净。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依稀寒水玉,仿佛冷秋菰。修竹芭蕉入画图。
《偈颂十八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六月连三伏,
人间似焰炉。
依稀寒水玉,
仿佛冷秋菰。
修竹芭蕉入画图。
译文:
六月连续三个伏天,
人间宛如一座火炉。
若隐若现的寒冷水波宛如玉,
仿佛是冷冽秋天的菰草。
修长的竹子和葱翠的芭蕉入画般绘制出图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的景象,特别是连续的三个伏天给人带来的炎热感受。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将人间的炎夏形容为一座火炉,给人一种炙热的感觉。然而,在这炽热的夏季里,作者却发现了一些冷爽的元素。他形容水波如玉一般清凉,仿佛是寒冷的秋天的菰草。最后,作者运用修竹和葱翠的芭蕉入画,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六月天气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敏感和细腻观察力。他用炽热的比喻将夏季的炎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寒水玉和冷秋菰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清凉和凉爽的向往和渴望。最后一句中的修竹和芭蕉,则给整首诗增添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炎热与凉爽、夏季与秋天相对照,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具有一定的意境和韵律之美。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