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瞒人眼。宋代。释如净。过去然灯佛,相牵弄业识。现在漏灯盏,光影瞒人眼。未来乾纸撚,贼贓无处典。咄,髑髅前点破,鼻孔里看见。衲僧门下黑漫漫,历劫不分通一线。
《偈颂三十四首》是宋代僧人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境界,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译文:
过去曾有灯佛,相互牵引着业识。
现在的漏灯盏,光影遮蔽了人的眼睛。
未来将有乾纸卷,贼财无处可藏。
咄,骷髅前被点破,从鼻孔中一窥全貌。
衲僧门下黑漫漫,历劫无法分辨一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的观念为背景,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对比,探讨人生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首先,诗中提到的过去的灯佛象征着过去的智慧和启示。过去的智慧和业识相互牵引,指出人们在过去时期通过智慧的照耀来认识自己的业力和业报。
接着,诗中描绘了现在的漏灯盏,形象地表达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真相的模糊和掩盖。灯光被漏斗所限制,光影瞒住了人们的眼睛,意味着现实世界的表象和幻象掩盖了人们对真相的认知。
最后,诗人展望了未来,描述了乾纸卷中贼财无处可藏的景象。这里的乾纸卷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转和因果律的展示,表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所有的财富和贪欲都将无法逃避因果报应。
整首诗以一种幽默而又严肃的方式,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佛教的观念和象征,揭示了人们对真相的掩盖和迷失。这首诗寓意深远,引人深思,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对于真实与幻象的认知。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