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太生狞

出自宋代释如净的《偈颂二十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guài tài shēng ní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进院得住便住,退院要行便行。
个条乌拄杖,莫怪太生狞
()
得住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生狞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心境和生活态度。以下是我根据诗词的中文译文进行的赏析和诗意分析:

诗意:
《偈颂二十五首》以一种坦然自在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禅修的态度。诗中提到了住院和退院的场景,但作者并不拘泥于物质的环境,而是强调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作者提到自己手持乌拄杖,可能象征着他在禅修中使用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摆脱纷扰和束缚,进一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短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修行观念。作者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中的"进院得住便住,退院要行便行"表明了作者对于住宿和行动的随缘态度,不受外界环境和物质的束缚。而"个条乌拄杖,莫怪太生狞"则展示了作者在修行中所倚重的工具,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于人们对于他外表不解的一种宽容和释然。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于生活的超越态度,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作者以禅修的视角,告诉读者要摆脱对于物质的执着,追求心灵的解放和超越。这种超脱和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对于当代人们在喧嚣和压力中寻求平静和内心安宁的启示意义重大。

总之,《偈颂二十五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禅修的态度和追求。它通过对于住宿、行动和修行工具的描述,传递了一种超脱纷扰的心态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这首诗词不仅具有一定的禅宗色彩,同时也给当代人们带来了对于内心宁静和解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