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不用镌顽石

出自宋代释慧开的《偈颂八十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gāo bù yòng juān wán s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大宋正传天子令,直教诸国竖降旗。
()
顽石:顽石wánshí类似磐石般的事物,常指无知觉的人
人口:(名)①居住在一定地区内的人的总数:~普查|~统计。②一户人家的总数:他们家~不多。③泛指人:添~|拐带~。
正传:正传zhèngzhuàn长篇小说的正文部分,说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闲言不表,书归正传
天子令降旗:降旗,读音为jiàng qí,汉语词语,意思是把悬在旗杆上的旗子降下来。

《偈颂八十七首》是宋代释慧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名高不用镌顽石,
路上行人口是碑。
大宋正传天子令,
直教诸国竖降旗。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表达了名誉高峻不需要铭刻在顽石上,而是通过行人的口碑传扬开来。宋代是一个重视文化与教育的时代,尊崇德行与知识,因此人们对名望和声誉非常看重。诗中提到的“名高”指的是人们的声望和品德,它们不需要外在的铭刻和碑文来证明,而是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传遍大街小巷。

诗中进一步提到了大宋天子的命令,要求各国纷纷竖起旗帜,这可以理解为各国都向宋朝臣服和归附。这一句表达了宋朝政权的威望和统治力,同时也暗示了宋朝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力。这也是当时宋代文化繁荣的象征,以及宋朝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强大地位。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名誉和声望的理解,强调了以品德和口碑为基础的名望的价值,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威望。它通过简单却深邃的词句,传达了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际交往中真正重要的价值观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慧开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

释慧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