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不自割

出自宋代释法薰的《偈颂六十八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āo bù zì gē,诗句平仄:平仄仄平。
刀不自割,水不自洗。
山僧拄杖化为龙,吞却乾坤大地。
()
自割山僧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化为:《周礼•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常以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由好变坏。
乾坤:(名)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扭转~。
大地:1.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回春。阳光普照~。2.代指地球:~测量。

《偈颂六十八首》是宋代释法薰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刀不自割,水不自洗。
山僧拄杖化为龙,吞却乾坤大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它探讨了人性的本质,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物质欲望的境界。诗中提到的刀不自割和水不自洗,可以理解为人不自害、物不自损,暗示了超越欲望和修身养性的境界。而山僧拄杖化为龙,吞却乾坤大地的形象,则象征着超越凡俗、融入自然和宇宙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思想。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点出了人应当超越自我欲望的道理。刀不自割、水不自洗,形象地表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通过这种境界的追求,人们可以超越自我,融入自然和宇宙的秩序。山僧拄杖化为龙,吞却乾坤大地,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画面,表达了人们超越物质世界的壮丽景象。整首诗词简短而精练,用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通过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追求的境界。它提醒人们超越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融入自然和宇宙的秩序。这种境界的追求与佛教的思想相契合,展现了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精神追求。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形象描绘和意境表达的高超技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