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催绛帐入王扉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送史同叔赴宫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cuī jiàng zhàng rù wáng fē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便催绛帐入王扉,肯落先公第二机。
一鹗未尝凭荐口,诸生今始识抠衣。
宽如北海何妨醉,清似西湖不解肥。
但得家声振金玉,万钉何必问腰围。
()
绛帐先公:先公xiāngōng死去的父亲,这里指司马池。先,指已经死去的上代或长辈先公为群牧判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抠衣家声:家声jiāshēng家庭的名声。
腰围:腰围yāowéi∶腰部一周的长度进规定的饮食以减少腰围∶腰带

《送史同叔赴宫教》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催促着绛帐入王门,
肯落到先公的第二位。
一只鹗鸟从未依靠谄媚之辞,
今天众生才开始认识谦虚之衣。
宽厚如北海,怎能妨碍醉意,
清澈如西湖,不会妨碍精神。
只要家声振动金玉,
何必问及腰围上的万钉。

诗意:
《送史同叔赴宫教》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前往宫廷教学的祝福和赞赏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夸张和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史同叔的高尚品德和学识。作者赞扬史同叔的谦虚、宽厚和清澈的个性,将其比作北海和西湖,表达了对其无私奉献和清高洁净的赞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的赞扬和送别之情。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史同叔与先公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在官位上的谦虚和退让。史同叔不靠谄媚之辞,不贪图名位,而是以谦虚的态度面对官场,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诗中还用北海和西湖来形容史同叔的宽厚和清澈。北海是广阔无垠的海洋,喻指史同叔的胸怀宽广,不受小节束缚;而西湖则以其清澈见底的水质闻名,象征史同叔清高洁净的品性。这种对景物的比喻使诗意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对史同叔高尚品德的赞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史同叔的家声振动金玉,意味着史同叔的声望和学识备受赞誉,因此无需过多关注他的外在形象和世俗标准。万钉则象征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腰围则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标志。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史同叔高尚品德和学识的赞扬,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修为和学识,而非功名和地位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以对比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高尚品德和学识的赞赏,以及对其前程的祝福。诗意深邃,赏析含蓄,展现了宋代士人对清高洁净品性的推崇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