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住处少人知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与明道者砌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è zhōng zhù chù shǎo rén zhī,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吾墙高不满七尺,墙身虽小墙心直。
亦如居士护法城,敢有逾垣德之贼。
古人制度今人为,朱檐碧瓦还差差。
黄金为墙白银壁,个中住处少人知
()
不满:不满意;不愉快。
墙身虽小居士:(名)在家信佛的人。
护法:护法hùfǎ∶护卫佛法∶护卫佛法的人,后指给寺庙施舍财物的人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制度:(名)①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工作~|财政~。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社会主义~。
人为:(动)人去做:事在~。②(形)人造成的(用于不如意的事):~的障碍。
碧瓦:碧瓦bìwǎ青绿色的瓦
黄金:(名)金子的通称。②(形)比喻宝贵:~时代|~地段|~时间。
白银壁住处:居住的处所。指栖身之所。

《与明道者砌墙》是宋代释宝昙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高不过七尺的墙体,展现了作者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墙壁所象征的精神内涵。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吾墙高不满七尺,
墙身虽小墙心直。
亦如居士护法城,
敢有逾垣德之贼。

古人制度今人为,
朱檐碧瓦还差差。
黄金为墙白银壁,
个中住处少人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道德的追求和对墙壁象征的精神内涵的思考。

诗词的开篇“吾墙高不满七尺”,墙高不过七尺,表明了墙体的矮小。然而,紧接着的“墙身虽小墙心直”却揭示了墙壁背后的坚毅和直正。这里墙壁被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特质,它代表着作者追求高尚道德的心灵护城壕。

接下来的两句“亦如居士护法城,敢有逾垣德之贼”进一步强调了墙壁的象征意义。墙壁就像是一位居士守护着道德城池,决不容忍任何逾越墙垣的邪恶行为。这里墙体被扩展到了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层面,它象征着对美好价值观的捍卫和守护。

接下来的两句“古人制度今人为,朱檐碧瓦还差差”,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古代的墙壁由朱檐和碧瓦构成,而现代的墙壁却显得不够华丽。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古今,暗示了传统价值的衰落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最后两句“黄金为墙白银壁,个中住处少人知”,强调了墙壁内部的珍贵和稀有。黄金和白银作为墙壁的材料,代表着墙壁内部的宝贵之物。然而,这种宝贵之物却很少有人了解和知晓。这里作者可能在暗示修身养性的珍贵和内敛,它不被众人所知,需要细心去发现和体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和道德追求的思考。墙壁作为象征,体现了作者追求高尚品德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并对传统与现代、内在与外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引发人们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