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得见

出自宋代李覯的《和苏著作麻姑十咏·碧莲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shí bù dé jià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
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
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
阿蛮加解舞,不见真妃面。
()
不得,只有,丑恶,不见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碧莲池》是宋代诗人李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莲何岁开,我时不得见。
于今到池上,只有红莲绽。
红莲非丑恶,物以多为贱。
阿蛮加解舞,不见真妃面。

诗意:
这首诗以碧莲池为背景,描述了作者无法欣赏到碧莲盛开的景象,只能看到红莲绽放的情景。作者认为红莲并非丑陋可鄙之物,只是因为数量众多而被贬低。诗中提到阿蛮的舞蹈,却无法见到真正的美人面容。

赏析: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碧莲池》以碧莲池为题材,通过描绘碧莲和红莲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贬低的感叹和对真正美丽的追求。

首先,碧莲与红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碧莲象征着高洁、清雅,然而作者却无缘目睹其开放之美。相比之下,红莲虽然被视为世俗之物,但在作者眼中依然是盛开的花朵,具有一定的美感。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即使无法接触到最高尚的美,也能在世俗中找到一些美的存在。

在描述红莲时,作者提到物以多为贱。这句话反映了社会对物品、事物的评价标准,通常是根据其数量来决定价值。作者对这种评价标准表示不满,认为红莲虽然数量众多,却并非丑陋可鄙之物。这种观点折射了作者对美的主观感受,认为美不仅仅取决于数量,而应该从内在的品质和价值中寻找。

最后,诗中提到了阿蛮的舞蹈,却无法见到真正的美人面容。阿蛮可能是指舞蹈女子的名字,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美人真实形象的渴望。这句诗意味深长,揭示了作者对表面美的追求不满足,他渴望看到真正的美人,追求内在美的显现。

总体而言,李覯的《和苏著作麻姑十咏·碧莲池》通过描绘碧莲和红莲的对比,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评价标准的反思。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真正美的追寻,并对世俗评价的局限性提出质疑,表达了对内在美的渴望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