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徐动蛰雷春

出自元代方回的《送昆山州教刘表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fáng xú dòng zhé léi ch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紫阳山下世婚姻,几度家因火后贫。
早是前修曾种德,政须后嗣更禔身。
秋霜白笔辞台掾,夜雨青灯管士人。
硕果元来真不食,未妨徐动蛰雷春
()
婚姻:(名)结婚的事;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后嗣:后代子孙。
禔身夜雨灯管:装有金属丝、惰性气体,经灼热即发光的条形灯具。
士人:1、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2、男子的通称。3、人民、百姓。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非常大的成果。
元来不食

《送昆山州教刘表侄》是宋代文学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昆山州教刘表侄,紫阳山下世婚姻。
几度家因火后贫,早是前修曾种德。
政须后嗣更禔身,秋霜白笔辞台掾。
夜雨青灯管士人,硕果元来真不食。
未妨徐动蛰雷春。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方回送别昆山州教刘表侄子的情景。诗人以昆山州为背景,表达了世俗婚姻的无常和变迁。诗中提到刘表侄子的家庭曾多次因火灾而贫穷,但他们在早年注重修养,种植德行。政治需要有后代继承,更要注重个人的德行修养。诗人用秋霜白笔辞去了官职,夜雨中青灯照亮了士人的书斋,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他并不被世事所动,宛如春雷蛰伏在地下,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昆山州教刘表侄子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婚姻和功名利禄的无奈和淡薄态度。诗人通过对火灾和贫穷的描写,强调了世事无常,世俗的荣辱贫富都是暂时的,而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却是更加重要和持久的。诗人通过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的精神境界。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霜、夜雨等,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诗词富有意境和哲理性。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启示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