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节选)朗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注释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凭借。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
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
覆:倾倒。坳(à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斯:则,就。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
莫之夭阏(yāo è):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
蜩(tiá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决(xuè):疾速的样子。
抢(qiāng):触,碰,着落。“抢”也作“枪”。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控:投,落下。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
 适:去,往。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
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反:同“返”,返回。
犹:还。果然:吃饱的样子。
宿:这里指一夜。 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知(zhì):通“智”,智慧。
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蟪蛄(huì 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
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
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众人:一般人。匹:配,比。
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已:矣。
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
修:长。
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
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绝:穿过。
斥鴳(yà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至:极点。
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效:效力,尽力。官:官职。
行(xíng):品行。比:合。
合:使...满意。而:通“能”,能够。征:征服。
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举:全。劝:勉励。
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定:认清。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境:界。
数数(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
旬:十天。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致福:求福。
虽:虽然。待:凭借,依靠。
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彼:他。且:将要。恶(wū):何,什么。
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参考资料:

1、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 :54 .

2、 朱成广,郭广福,边俊田,任伟伟等编者 .(高中新课标)文言文全解 .安徽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 :206-209 .

3、陈涛.《庄子全译》.北京:线装书局,2010:2-7

4、 刘建生.《庄子精解》.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8-9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庄周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朗读
()

猜你喜欢

过楼懒上最高梯,为爱茶香试上嬉。檐外众山供远碧,却思乡景下楼迟。

()
江干蹭蹬,镇寻常、怀想京城春色。
静倚山亭凝望处,惟见鸟飞云蓂。
拂面埃尘,跳□□□,老却风流格。
年来却有,短蓑轻棹胸臆。
()

此意无所欲,闭门风景迟。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
吾乡十月间,海错贱如土。
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
荐酒欻空尊,侑饭馋如虎。
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
()
皇华几月案盐池,钩按从来未有知。
隐伏无由逃计最,勤劳长足儆官师。
事逢错节皆投刃,利析秋毫类算棋。
他日朝廷询北事,讲论风俗待陈诗。
()

春到春归不奈情,望夫山下有人行。去怜黄鸟三春色,归按梅花五月声。

翡翠襟中兰有梦,芙蓉帐底月初生。逶迤莫问桑间妇,吹彻秦箫梦里迎。

()

金界拥鳌波,中流屹幽胜。楼台驾烟虚,云石相隐映。

夜寂莲灯幽,日出禅扉静。波光入榱题,涛声混钟磬。

()

慈闱鹤发已萧萧,寿席弘开喜气饶。花甲已看逾八帙,蟠桃复见熟今朝。

杖扶灵寿光如玉,酒献长生绿满瓢。好似瑶池王母会,歌声一派杂笙箫。

()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
跻攀不辞远,微汗湿红粉。
万一有桃源,当期郎共隐。
()
嗟我椎钝姿,处世百不便。
性独爱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来山中人,家与青山连。
仕宦三十载,尘事虽满前。
()

()

午过繁昌邑,山鸡语近郊。战场枯白骨,行径老黄茅。

官廨新临水,人家类结巢。凤凰山独好,寒翠动吟嘲。

()

山前流水接牂牁,峡口无风也自波。閒上庆云高处望,江河日下更如何。

()

三生命孤苦,万里路酸辛。
屡险不一险,无身复有身。
不忘圣天子,几负太夫人。

()

思君不可见,我病君忽来。相逢执手间,未药心已开。

刀圭入我口,晴风扫阴霾。病发不我会,君来岂予媒。

()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

上舍声华太学生,青衫从我薛齐城。神仙官职去期远,诗礼门庭归思清。

山展旌旗秋可乐,剑驱风雨夜休惊。故乡梦想今犹在,此景何年慰此情。

()
削发村院里,僻陋少见闻。
信脚到南地,也作住山人。
龙床角畔脱空话,引得衲子如蜂屯。
思归未得,故国梦频。
()

榜亭居士泰饶舌,不放老禅藏好山。君来重说七言偈,幽事与我长相关。

()

柳外朝冠古进贤,云间观户旧通仙。蓬莱岂隔三千里?华颂宜过一万年。

香并衮龙浮瑞日,声随箫凤下晴天。文臣不愿金茎赐,但想黄封到竹边。

()

秋风乔木涧声长,峰麓犹存旧讲堂。麟史注文高众子,龙源山色胜吾乡。

藤缠废础荒陶径,藓蚀残碑寄孔墙。珍重远孙留客意,不辞归路踏斜阳。

()

舒啸孤怀壮,天风荡杳冥。
草枯秦地白,云尽鲁山青。
闻道尊庄子,沽杯候野亭。

()
一花拈起便承当,正眼传来不覆藏。
今古流通无间断,枝枝叶叶尽芬芳。
()

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

绛帐高悬端水湄,笔耕舌耨乐难支。人中眉寿天中节,长命何须五色丝。

()
路转峰回意豁然,逢迎马首更飞泉。
地严九锁红尘外,天近三关黄道边。
奏简夜腾孤鹤表,步虚声彻老龙渊。
会须香火通仙籍,一洗人间未了缘。
()

一念无尘杂,三更有梦回。
同他石桥老,过水探寒梅。

()

碧秋澄澈。把江南染遍,是他黄叶。忽一朵、半朵春红,也浅晕明妆,薄融酥颊。

簸雨笼晴,笑依旧、茜裙微摺。只夜凉难禁,露重谁忺,蛩语凄咽。

()
旧闻云梦泽边城,饱饫林间主不嗔。
薄暮一鞭飞骑迅,归来盈袖熟红匀。
()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蒹葭露白莲塘浅,

砧杵夜清河汉凉。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

()

移社琳霄境。题襟客,大都苕绮兰莹。青柯幂院,催弦燕急,候诗莺静。

无端击动茶磬。漾仙梦、春甜昼暝。问此时、可辨花香酒香,扇影簪影?

()

翁昔少年初画山,丹枫黄竹杂潺湲。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

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远黛晓千鬟。瀛洲鸡犬同人境,尚想翁归向此间。

()
庭树无风夜泬寥,毗耶室里霍票姚。
自知示病非天授,不必观身已意消。
梦里忽逢三语掾,江头又报五更潮。
归来莫讶人痴绝,误了诸公楚些招。
()

汉主凿昆明,斩地巨鳌死。刻石为鲸鱼,扬鬐弄波水。

千年事往不可还,石鲸散失天地间。偶从睹此异代物,苍鳞剥落苔生斑。

()

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
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

()

一年秋半月当空,遥羡飞觞接庾公。虹影迥分银汉上,

兔辉全写玉筵中。笙歌送尽迎寒漏,冰雪吟消永夜风。

()
木落见江空,星回属纪穷。
畏途兵杂盗,急景雪妆风。
问学嗟游子,论交愧老翁。
归来富千古,此理此心同。
()

雪峰高高雪如许,海门潮生浪吞浦。郎罢携囝街西东,到处欢然闻好语。

旧日大官多养高,民词狱寄充官曹。横行阡陌喧夜鼓,唯征关市析秋豪。

()
浪出惭何益,深居悔已迟。
积忧□□□,□□定非痴。
暗事人能料,幽怀世不知。
叩门有斯客,急以酒浇之。
()
言前荐得已天涯,句后承当路转赊。
一击铁关如粉碎,水天空阔雁行斜。
()

魏国层台插绛霄,西园飞盖引和飙。披崖竞缀黄金粟,傍水争抽白玉条。

春至管弦先鸟咔,秋归红粉后花凋。唯余一掬羊昙泪,并入风光赋大招。

()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
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乖期方积思,临醉欲拼娇。
莫以采菱唱,欲羡秦台箫。
()
九曲烟霞染画图,羽人曾作帝王师。
鼎中绛雪成千日,岩下幽花占四时。
仙客已骖鸾鹤去,青山难使鬼神移。
何当继踵长生地,疏瀹灵根出有为。
()

川上女,行踽踽。翠鬓湿轻云,冰肌清溽暑。

霞裾琼佩动春风,兰操蘋心常似缕。却恨征途轻薄儿,笑隔山花问妾期。

()

闺情

()

戎车戎行,皇威斯张。既曰剪芟,亦尔孚降。党孽益炽,死绥慨慷。

烈烈劲节,孑孑孤忠。维皇锡报,庙食于今。

()
履穿苍藓滑,水复更山重。
有圃春偏晚,无人碓自舂。
乱云生峭壁,一鸟没高峰。
随处桃花发,仙源似可逢。
()
秋已老,又是败荷衰草。
客子安排归棹了。
回头烟树渺。
檀板休教歌杳,金兽且教香绕。
()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谠言昨叹离天听,

新象今闻入县图。琴锁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

()

飞泉落青冥,掩冉振森木。惊雷殷厚地,喷薄转空谷。

崩湍争喧豗,漱此千丈玉。汹如秦军破,势比不周触。

()

玉溆花如锦,金塘水似苔。郎船在何处,时听棹歌来。

()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销。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四十万人非少弱,勇怯贤愚一朝弃。

()

遍插茱萸少一人,苍苔白石已成尘。人生在世长如客,更结来生未了因。

()

列职十年居禁侍,除书一日遂私恩。君家寿母堪迎养,吾郡诸生总在门。

长昼松阴分讲席,四时江影照清尊。考亭千载流风在,待得归休与共论。

()

百二关中重九日,三千里外一孤身。登山临水归何处,对酒放歌愁杀人。

青天皛皛雁独去,黄菊丛丛花自新。秦地秋风尤凛洌,难为客子泪沾巾。

()

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紫绶公卿今放旷,

白头郎吏尚留连。终南山下抛泉洞,阳羡溪中买钓船。

()

年少悬书向国门,家声犹说紫薇垣。登坛久已推牛耳,授简曾看擅兔园。

拥彗诸侯虚左席,操觚词客结中原。功名不用垂钟鼎,白首江湖亦主恩。

()

离家仲冬望,溯江至鄂渚。凄风裂重裘,大雪惨行旅。

蹉跎岁华晏,洲边感鹦鹉。今年春二月,玺书命守土。

()

欲诉中心话许长,尺书恨不寄千张。新篇喜逐东风好,变尽人间草木荒。

()

别殿和云锁翠微,太真遗像梦依依。玉皇掩泪频惆怅,应叹僧繇彩笔飞。

()
国在多艰日,人如大雅诗。
忠清俱没世,孝友是生知。
加璧延诸老,櫜弓抚四夷。
公身与宗社,同作太平基。
()
着眼高时四海空,何须服日脸霞红。
清朝坐对升暘谷,万里云烟在古风。
()

石上菖蒲绿满丛,石根水竹傍梧桐。人来此地见山碧,月未冷时如日红。

春水有声通北涧,晚花无信误东风。人间不是高寒地,那得春红入夏中。

()

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

著书裨理化,奉上表诚信。探讨始河图,纷纶归海韵。

()

仅老相从五十朞,来瞻遗塔我心悲。
当时旧话无人说,空有门前洗钵池。

()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
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
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
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
茫茫四海天宇高,九州列贡分地毛。
江黄之区橘柚国,细腰宫衣无吴庖。
□□不得供刀匕,况走川珍自岷水。
郑翁幻戏不作难,缩地分甘五千里。
()
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
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
()

疏香拂拂吹面来,黑龙潭上梅花开。紫云吹影落波底,碧琉璃浸红玫瑰。

寻山惯骑款段马,叩门不许奚童催。道人揖客山院静,风炉茶沸喧殷雷。

()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

,慨然感兴,以此写之梅萼香融霁雪,檐牙暖溜悬冰。

出林幽鸟动春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