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兹大龙窟

出自元代方回的《次韵宾旸龙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zī dà lóng k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小国号瘠土,根据千岩隈。
泉味天下最,莫许他郡偕。
宁当饮此清,饥肠鸣如雷。
广斥岂不富,咸浊良可咍。
谓兹大龙窟
无乃由齐谐。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心恻或不食,汲路荒苍苔。
蒙养内自充,何嫌世好乖。
君子有本性,勿问塞与开。
成功故偶耳,隐德弥佳哉。
()
泉味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肠鸣广斥

《次韵宾旸龙泉》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国名称贫瘠,地处千岩之间。
泉水的味道最佳,不容其他地方共享。
宁可饮下这清泉,饥饿的肠胃咆哮如雷。
广阔的土地何尝不富饶,混浊的水源何必称赞。
这个被称为大龙窟的地方,岂非由齐谐之气所形成。
苦恼于不甘且冷落,茂密的草木能够长久掩埋。
心中感到悲凉,或许无法进食,取水的路途荒芜而长满青苔。
但在这荒凉之中自我滋养,又何妨对世俗的好坏有所厌弃。
君子有自己的本性,不必问及边塞的开阖。
成功只是偶然而来,隐德却更加美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小国的贫瘠和荒凉,通过对比描绘了这个地方的一口清泉的珍贵和特殊。诗人表达了对这清泉的珍爱之情,宁愿饮用这清泉解渴,也不愿与其他地方共享。这种珍贵的泉水成为了小国的一种骄傲和自豪,也是小国的特色之一。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和水源的关系。他认为广阔的土地本应富饶,而混浊的水源并不值得称赞。诗人以混浊的水源喻示社会上的世俗之物,暗示着世俗的浮躁与虚妄。相比之下,他将泉水比喻为大龙窟,暗示其源头纯净,可能指代着高尚的品德和精神的滋养。

诗人在描绘小国的贫瘠和荒凉时,流露出一种苦闷和无奈。他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对自身境况的忧虑。然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本性,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对世俗的好坏有所厌弃。他认为成功只是偶然而来的,而真正的美好在于内心的隐德。

整首诗词以小国的贫瘠与清泉的珍贵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冷漠和对内心美好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内心充实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