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途恐寇暴。元代。方回。薄游庾公楼,俯仰三十载。触目昔人非,惟有庐山在。巴峡挟洞庭,彭蠡在沧海。奔涛何时休,故道终不改。翩舟事如昨,缁鬓忽已皠。俗隘路方棘,体病气未馁。春尽困旅琐,此意果谁待。欲见湘南人,问之以兰茝。川途恐寇暴,徒御鲜资贿。危阳日九回,山茹且归采。
《薄游叹》是宋代作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游庾公楼,俯仰三十载。
在庾公楼游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触目昔人非,惟有庐山在。
眼前的景象已经与往日不同,唯有庐山依然存在。
巴峡挟洞庭,彭蠡在沧海。
巴峡向洞庭湖延伸,彭蠡湖在辽阔的沧海之中。
奔涛何时休,故道终不改。
波涛奔腾,何时才会停息,历史的道路始终不会改变。
翩舟事如昨,缁鬓忽已皠。
往事如翩翩舟影一般,黑发如今已然变为白发。
俗隘路方棘,体病气未馁。
世俗的限制依然存在,身体的疾病尚未消退。
春尽困旅琐,此意果谁待。
春天已经过去,困于旅途琐事之中,这种心情终究有谁来理解呢?
欲见湘南人,问之以兰茝。
我渴望见到湘南的人们,向他们询问关于兰草的事情。
川途恐寇暴,徒御鲜资贿。
沿途有可能会有盗贼的威胁,徒劳地准备了一些财物来贿赂。
危阳日九回,山茹且归采。
危阳山的太阳已经九次升起,山茹却还未采摘。
这首诗词以庐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人在游览庾公楼时,发现自己已经历了三十年,身边的人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庐山作为自然景观依然存在。诗中描绘了巴峡与洞庭湖相连,以及彭蠡湖在辽阔的沧海之中的景象,表达了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的对比。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描写了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和身体的不适,以及对琐事和旅途的困扰。诗人期待能与湘南的人们交流,并询问有关兰草的情况,展现了对乡愁和联系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了沿途的危险和山茹未采摘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困境和未完成的心愿。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个人的体验为线索,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时光流转、人生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主题。通过描绘庐山的永恒和历史的变迁,诗人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处境,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