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朗读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宜春城郭绕楼台,
想见登临把一杯。
湿湿岭云生竹箘,
冥冥江两熟杨梅。
政成定入邦人咏,
诗就还随驿使来。
错莫风沙愁病眼,
不知何日为君开。

诗意:
这首诗以写信的形式寄给曹伯玉,曹伯玉是王安石的友人,也是袁州的一位官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在袁州的境况的关心。

赏析:
这首诗以宜春城为背景,描绘了宜春城郭环绕着高楼大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与友人一同登临高楼,并举杯畅饮。通过描绘湿润的岭云和丰饶的杨梅,诗人展示了袁州的自然美景,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袁州的政绩和文学成就的赞美。政成定入邦人咏,诗就还随驿使来,表明友人的政绩已经成为国家的佳话,而他的诗作也随着驿使传遍各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期待,诗中的“风沙愁病眼”暗示了诗人在远离友人的时候感到忧愁和不安,而“不知何日为君开”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期待着友人的到来。

整首诗以写给友人的信函形式,结合了对袁州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骥子生来骨相奇,满沟汗血落胭脂。空门纵有驮经日,得似牵过白玉墀。

()

一自干戈后,先庐几处存。遽成豺虎峡,愁杀鹡鸰原。

岁酒空今夕,春风非故园。忧来无避处,只是倚衡门。

()

第一折

()
北风号木造秋悲,书到江南九月迟。
雁过宜频问消息,诗成犹得慰相思。
想当雨澹烟昏处,又见橙黄橘绿时。
若到北山烦寄语,道林真觉乃吾师。
()

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

()

七宝城中夜吹笛,舞按白鸾三十只。个中小玉号细腰,尾拂广陵秋月白。

伐毛脱骨秋风里,素颈圆长尺有咫。中虚一窍混沌通,上有连珠七星子。

()

形形色色镜中身,面目庐山总不真。如许头颅工变幻,料从人海证前因。

()

诉幽心。积相思几寸,黄叶碧波深。磨迹回旋,轮蹄销歇,天涯绿遍园林。

看脱手、新词似弹,触旧题,秋月十分临。虚说笼纱,浪传画壁,五载流阴。

()
尽日西阑凭醉。
新寒难睡。
袖炉烟冷帐云宽,倩倩倩、先温被。
空对短屏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