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静俯河流

出自元代方回的《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qīng dì jìng fǔ hé li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酒醒更深独倚楼,天清地静俯河流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
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
()
天清河流:(名)地球表面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凿的江、河的统称。
梧桐影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万象:(名)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包罗~。
无忧: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从王命以紓诸侯,晋国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唐罗邺《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宋朱熹《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2.佛教语。参见“无忧王”、“无忧树”。
人世:人间;世间。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复何求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带着酒醒来到深夜,记下了这些事情。倚在楼上,酒醒的更深了,天空清澈,大地静谧,我俯瞰着河流。梧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转动,蟋蟀的声音催促着秋天的万物。自古以来,生命都有生有死,即使现在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再四年我就八十岁了,我在这世间还有何求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深夜醒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作者在夜晚醒来,孤独地倚在楼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清澈。月光下,梧桐树的影子随着风摇曳,蟋蟀的声音催促着秋天的到来。诗中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是短暂的,而生命的终极归宿是死亡。在面对生命的有限和岁月的流逝时,作者思考自己已经度过了大半的人生,对未来的追求和欲望也逐渐淡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存在的矛盾感。作者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梧桐树的影子转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蟋蟀的声音更是催促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岁月的无情。诗中的"酒醒更深独倚楼"表达了作者在酒醒时更加清醒地思考生命的意义。"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体现了对生命存在的冷静思考,认识到人生的喜悦和忧愁都是暂时的,最终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而"我于人世复何求"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生命有限性的同时,对未来追求和欲望的淡化。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反思了生命的无常和有限性,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