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乃已迟哉

出自元代方回的《感叹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nǎi yǐ chí zā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长歌归去来,无乃已迟哉
遇事佯如聩,从人唤作獃。
胡僧需酒肉,戍卒借亭台。
岂不二千石,闲居自可{左日右台}。
()
长歌归去来:1.辞赋篇名。2.词牌名。3.《归去来》是由刘江执导,高璇、任宝茹编剧,的现代情感励志剧。
无乃遇事: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齐王之遇,遇事遂败。”碰到事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唤作獃胡僧酒肉:酒和肉。亦泛指好的饮食。
亭台:亭台楼阁tíngtái-lóugé[pavilions,terraces,andtowers;ageneralreferencetotheelaboratechinesearchitecture]凉亭、台榭、阁楼等精巧装饰性园林建筑物的总称。亦作“楼台亭阁”。
不二:1.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2.专一,不变心。
千石闲居:(动)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感叹三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歌归去来,无乃已迟哉。
遇事佯如聩,从人唤作獃。
胡僧需酒肉,戍卒借亭台。
岂不二千石,闲居自可左日右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方回的感叹和思考。他感叹长歌回归的时光似乎已经迟了,遇到事情时装作聋子,被人称作傻瓜。他觉得胡僧需要酒肉享受,而戍卒却只能借用亭台来作为住所。他在思考,难道仅仅担任二千石的官职,就只能过着安逸的生活,无法有自在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感叹和疑问。长歌归来的时光已经迟了,暗示着作者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常和生活的逝去感到惋惜。遇事佯装聩,被人唤作獃,是作者对于社会角色和身份的思考,暗示着作者对于社会规范和期望的质疑。胡僧需酒肉,戍卒借亭台,通过对胡僧和戍卒的描写,作者在反思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生活的艰辛。岂不二千石,闲居自可左日右台,作者通过对自己官职和生活状态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社会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感叹和思考。它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又通过对个体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它充满了哲理和思辨色彩,同时也展现了方回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于诗词形式的驾驭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