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闻弦日

出自宋代苏辙的《韩康公挽词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kuàng wén xián r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师旷闻弦日,相如作赋年。
虽惭众人後,贪值主文贤。
北道初闻召,南江正远迁。
平生阙亲近,遗恨属新阡。
()
相如众人:(名)很多人:~拾柴火焰高。
主文:指史官。主持考试。用以称主考官。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亲近:(动)亲密而接近。[近]亲密。[反]疏远。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新阡

《韩康公挽词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师旷闻弦日,
相如作赋年。
虽惭众人後,
贪值主文贤。
北道初闻召,
南江正远迁。
平生阙亲近,
遗恨属新阡。

诗意:
这首诗以韩康公为题,描绘了诗人苏辙的追思和怀念之情。诗人以师旷和相如为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和才能的追求。他虽然自愧不如众人,但却渴望得到主文贤的赏识。诗人从北方听到了韩康公的召唤,而他自己却正远离南江迁徙。他心中对于与韩康公的亲近感觉一直存在,但又对于新的阡陌(指新的环境)感到遗憾和痛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韩康公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师旷和相如作为自己的参照,表达了对于文化和才能的渴望,并对自己的不足有所反思。他渴望得到主文贤的赏识,表明他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诗中的北道和南江的对比,呈现了诗人迁徙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生活中的变迁和不同环境中的挣扎。诗人对于与韩康公的亲近之情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离别和新环境的遗憾和痛心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和追求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际关系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