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可全无二丈褌。元代。方回。聊复埋身麯蘖昏,倘来倘去肯销魂。瓦犹幸有三间屋,绢可全无二丈褌。壮士笑谈跻将相,寒儒衰老误儿孙。社公雨作春灯暗,独尽花前酒一樽。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
聊复埋身麯蘖昏,倘来倘去肯销魂。
瓦犹幸有三间屋,绢可全无二丈褌。
壮士笑谈跻将相,寒儒衰老误儿孙。
社公雨作春灯暗,独尽花前酒一樽。
诗意和赏析: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描绘了一个在夜晚独自饮酒思念归乡的人的心情。诗中的情景和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首句"聊复埋身麯蘖昏,倘来倘去肯销魂",描绘了作者身处异乡,茅屋低矮,昏暗的情景。"麯蘖昏"形容了茅屋的昏暗,而"倘来倘去肯销魂"则表达了作者在异地漂泊时的失魂落魄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瓦犹幸有三间屋,绢可全无二丈褌",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的贫寒。尽管只有三间破旧的茅屋,但作者仍感到庆幸,因为至少还有瓦片覆盖着屋顶,而丝绢这种昂贵的财物却连一条腰带都没有。
第三句"壮士笑谈跻将相,寒儒衰老误儿孙",通过"壮士"和"寒儒"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壮士们可以轻松地谈笑间跻身将相之位,而寒儒们却在衰老中被误解和遗忘,无法为子孙谋得更好的未来。
最后一句"社公雨作春灯暗,独尽花前酒一樽",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社公下雨使得春灯变得昏暗,而作者独自一人,在花前痛饮一樽酒,既是为了消磨孤寂,也是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比,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宋代士人在异乡漂泊的辛酸和对家园的眷恋,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社会意义。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