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必天地不仁

出自宋代陈造的《祷雨木栏堂四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ì tiān dì bù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绝知丰凶有数,岂必天地不仁
鹁鸠底用缄口,晨霞徒解欺人。
()
绝知有数:有数yǒushù知道怎么回事,有信心他嘴上不说,但心中有数有数yǒushù数目不多有数的几天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鹁鸠缄口:闭着嘴(不说话)。
欺人

《祷雨木栏堂四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不解和对上天的呼唤。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祷雨木栏堂四首》中文译文:
绝知丰凶有数,
岂必天地不仁。
鹁鸠底用缄口,
晨霞徒解欺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和灾害的命运的感慨和疑问。诗人认为,丰收与灾害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是天地对人类的不公,而是因为人们对这些规律的无知和无法预测。诗人还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和对美好前景的虚幻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首句“绝知丰凶有数”指出了丰收和灾害都有其规律和预示,人们不能完全无知无觉。接着,“岂必天地不仁”表明诗人否定了人们对上天不公的怀疑,认为自然界并非无情。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鹁鸠和晨霞为象征,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和对美好前景的虚幻期望。诗人以简短的诗句,点出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无知和迷茫,表达了对人类对待自然的谦卑和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谦卑态度。它提醒人们要面对自然现象时保持谦逊和敬畏,不要盲目怀疑上天的公平性,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对于自然规律的无知和无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