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之紫阳仙

出自元代方回的《览古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zhī zǐ yáng xiā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六经乐故亡,三礼复不完。
名数颇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诗书春秋,论孟庸学篇。
弥缝救破断,谁实心斯传。
始以营道翁,终之紫阳仙
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
大匠一朝作,绳墨其舍旃。
()
不完名数:名数míngshù∶带有量词的数。如:三斤,五两∶户口;户籍
学篇弥缝:(动)设法遮掩或补救缺点、错误,不使别人发觉。
实心:实心shíxīn∶真实的心意;不以虚情假意待人实心实意说句实心话∶物体内部无空隙与“空心”相对实心球
斯传

《览古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该诗以古代经典和礼仪的衰落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经乐故亡,
三礼复不完。
名数颇舛刺,
或亦疑同官。
易诗书春秋,
论孟庸学篇。
弥缝救破断,
谁实心斯传。
始以营道翁,
终之紫阳仙。
堂堂七君子,
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
岂无来者贤。
大匠一朝作,
绳墨其舍旃。

诗意和赏析:
《览古五首》这首诗以对古代经典和礼仪的反思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切。诗中提到的"六经"和"三礼"指的是儒家经典《六经》和礼仪制度中的"三礼",这些经典和礼仪的废弃使得社会失去了道德和秩序的根基。

诗中提到的"名数颇舛刺"和"或亦疑同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名利之风和官场的疑虑和批判。这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诗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了易经、诗经、书经和春秋等古代文化经典,以及对孟子和庸学的论述。这些古代经典和学术著作在作者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希望这些经典和学术能够传承下去,弥补时代的破损和断裂。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营道翁"和"紫阳仙"。"营道翁"指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紫阳仙"则指的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这里通过引用道家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和追求超越凡俗的向往。

最后两句"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表达了对于有志者的期待和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会有有识之士出现,他们会像太阳一样照耀社会,带来新的曙光。

整首诗以对古代经典和礼仪的反思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引用古代经典和思想,以及表达对有识之士的期待,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