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无慕反坫。元代。方回。生不逢尧舜,夜歌齐国门。短布适至骭,顾此何足言。得无慕反坫,颇欲致饱温。区区霸者佐,治躬乏本原。易地可禹稷,独许陋巷颜。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贫苦士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困顿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生不逢尧舜,
夜歌齐国门。
短布适至骭,
顾此何足言。
得无慕反坫,
颇欲致饱温。
区区霸者佐,
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
独许陋巷颜。
管卑况彼宁,
人品当尔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生不逢时的贫士为主题,探讨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境遇。诗人通过描写贫士在夜晚歌唱于国门之外,以及穿着简陋的布衣和短裤,表达了贫困士人的窘迫和无奈。诗人对这样的处境感到无法言说,同时又渴望过上富足温暖的生活。
诗中提到"慕反坫",指的是向别人讨要食物。诗人坦诚地表示自己也有贪求安逸的心愿。他认为,贫苦士人即使成为权贵,也很难改变自身的品质和本性。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非仅仅依靠权势和地位。
诗中还提到易地可禹稷,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只有在换位思考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理解并关注贫苦士人的处境。诗人以自己身处陋巷,卑微的境遇,来表达对他人处境的同情和关怀。
最后两句"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诗人表达了对于管宁和宁子高尚品德的称赞。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他们的人品,诗人呼吁人们应当根据一个人的品德来评判他的价值和地位。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士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通过描绘士人的困境和表达自己的渴望,诗人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整体上,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方回作为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