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即不眠。元代。方回。我寓侍郎桥,夜枕闻五德。四更即不眠,东望逆曙色。南睨三芭阁,千灯破暗黑。百八仙林钟,鼍龙吼其北。繄此倚阑人,四海谁我识。未能朱晦翁,乡邦续道脉。
《学诗吟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住在侍郎桥边,夜晚躺在床上闻到五德之气。到了四更时分,我仍然无法入眠,眺望东方逆转的曙光。向南眺望,可以看见三芭阁,千盏灯火破除黑暗。百八仙林的钟声传来,鼍龙在北方咆哮。我站在这里,倚着栏杆,不知有谁能认识我,四海之内都不曾遇到。我还未能继承朱晦老人的智慧,为乡邦传承道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方回夜晚思考诗歌的场景和内心的追求。作者住在侍郎桥边,通过感受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的五德之气,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渴望。尽管已经很晚了,作者仍然难以入眠,他向东方眺望,期待着黎明的到来。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周围的景象,注视着南方的三芭阁,感受到了灯火破除黑暗的力量。同时,他聆听着百八仙林钟声的回响,鼍龙的吼声从北方传来,这些景象都在诗人的内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他站在栏杆旁,期待能够被人认识和理解,但他意识到自己还未能达到朱晦老人那样的智慧,还需要不断努力才能继承和传承乡邦的道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夜晚的思考和感悟,展现出诗人对诗歌的追求和执着。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受,将自己与自然、与时光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智慧的渴望。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张力,通过对东方逆转的曙光、南方的三芭阁、百八仙林钟声和鼍龙吼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最后,作者以自我怀疑和思索的态度,表达了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并展示了对朱晦老人智慧的敬仰和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和道德传承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余地。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