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十七篇

出自元代方回的《西斋秋感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táng shí qī piā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
独许浮屠氏,饶呗恣□□。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
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
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
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
声绝,鞭笞,有病,信医,信佛,佛事,不赀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
在市场的钟声停止了敲击,夜晚的宵禁严厉地束缚着人们。

独许浮屠氏,饶呗恣□□。
唯有浮屠庙得以自由地吟咏。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
那些患病而死去的人,相信巫术而不相信医术。

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既然已经死去,却又信奉佛教,佛教的事物却无法给予实质的回报。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
子女们欢乐地嬉戏玩耍,却突然失去了哭泣和悲伤。

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连一个家庭也不如此团结,邻里之间嘲笑他们。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
高堂的文集有十七篇,怎能不保存着丧礼的仪式。

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世事变迁无一不受影响,但儒家的事业却特别衰败。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社会中的一种困境。市场的喧嚣声被停止了,宵禁严厉地约束着人们的自由。只有浮屠庙可以自由地吟咏,这凸显了宗教在这个时期的特殊地位。诗中还描述了人们对巫术的迷信和对医术的不信任,以及对佛教的虔诚但未能获得实质回报的状况。家庭的团结被破坏,邻里之间相互嘲笑。高堂的文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儒家的事业也逐渐衰败。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对于中古社会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方回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困境的忧虑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于时代变迁和价值观念衰变的关切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