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旁小寺终村俗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魏文节公墓》,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én páng xiǎo sì zhōng cūn s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万骑南来驻不留,衣冠客此镇林丘。
寒岩碎裂从中起,乱水喧呜竟独流。
故物今惟存寓马,当年谁为指眠牛。
坟旁小寺终村俗,画柱纱笼护冕旒。
()
不留,碎裂,独流,故物,纱笼,冕旒

《魏文节公墓》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公墓的景象,通过对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万骑南来驻不留,
衣冠客此镇林丘。
寒岩碎裂从中起,
乱水喧呜竟独流。
故物今惟存寓马,
当年谁为指眠牛。
坟旁小寺终村俗,
画柱纱笼护冕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公墓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尊敬和对光阴流转的思考。诗的第一句"万骑南来驻不留"以雄壮的场面拉开序幕,形容了众多骑士南征之后不再返回,暗示了英雄的壮丽和牺牲。第二句"衣冠客此镇林丘"进一步强调了英雄的身份和他们长眠的地方,"衣冠客"指的是曾经身着衣冠征战的英雄人物。接下来的两句"寒岩碎裂从中起,乱水喧呜竟独流"描绘了墓地中的寒冷和混乱景象,寒岩碎裂象征岁月的冲击,乱水喧呜则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英雄的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故物今惟存寓马,当年谁为指眠牛"通过对故物的描述,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过去英雄的回忆。"寓马"指的是墓地中供奉的马像,寓意着英雄的骑士身份;"指眠牛"则指的是供奉的牛像,象征着过去英雄的牺牲。这两句诗以一种疑问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当年英勇无畏的英雄们如今已是何人,留下了怎样的传说。

最后两句"坟旁小寺终村俗,画柱纱笼护冕旒"描绘了墓旁的小寺庙,以及画柱和纱笼的装饰,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墓地的保护。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英雄墓地的神圣和庄严的态度。

《魏文节公墓》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英雄的敬仰和对光阴流转的思考。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英雄的壮丽与牺牲,展示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呈现出时光流转对一切事物的冲击,以及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传承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戴表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