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转沟壑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清晨坐堂上》,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ū zhě zhuǎn gōu hè,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清晨坐堂上,文书常满前。
皆自公府来,徵发何纷然。
不闻问养民,但闻横索钱。
按籍为之课,独求最多年。
孰知人困穷,岂有力留迁。
商不愿出途,农不愿授田。
居者转沟壑,行者死道边。
此罪在郡县,恩泽壅不宣。
公府不我责,所贵为货泉。
长使货泉在,吏曹同晏然。
()
坐堂,文书,公府,不闻,按籍

《清晨坐堂上》是宋代晁公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晨坐在堂上,文书常常堆满前台。这些文书都是从公府送来的,征发命令何其繁琐。从未听闻过关心养民的问询,只听闻强制征收钱财。按照户籍记录课税,唯独追求最多的年份。谁知道人们的困苦和贫穷,岂有能力留在原地或迁徙。商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途径,农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田地。居住者转眼沦为沟壑之中,行走者在道边命丧黄泉。这罪过在郡县之间,恩泽被堵塞不得宣扬。公府不责备我,所看重的只是货币。只要货币在流通,官吏们就会安然无恙。

诗词通过描绘清晨时节的堂上景象,展示了晁公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诗中揭示了官府的贪婪和腐败,以及对于平民百姓的剥削和苦难。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被迫缴纳重税,而官吏们却只关心金钱利益,对于人民的困境视而不见。诗中还表达了晁公溯对于商人和农民的不情愿,商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途径,农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但是他们最终都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遭受着沉重的压迫和痛苦。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于平民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和关切。它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境,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启示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公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