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素石净无泥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山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shā sù shí jìng wú ní,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白沙素石净无泥,橘刺藤梢已不迷。
牛放远山连雁鹜,蛙鸣废沼下凫鹥。
终年去国空弹铗,尽日看云且杖藜。
久客诸侯成底事,幸逢宽政免推挤。
()
远山:远处的山峰。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蛙鸣:蛙叫。比喻浅见薄识。
终年:(副)一年到头:~不见阳光。②(名)指人去世时的年龄:~七十岁。
国空弹铗看云杖藜诸侯:(名)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底事宽政推挤:推开挤入。

《山行》是宋代晁公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山行景物和抒发自我情感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感慨。

译文:
白沙素石净无泥,
橘刺藤梢已不迷。
牛放远山连雁鹜,
蛙鸣废沼下凫鹥。
终年去国空弹铗,
尽日看云且杖藜。
久客诸侯成底事,
幸逢宽政免推挤。

诗意和赏析:
《山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景物和对自身经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晁公溯的情怀和感慨。诗的开头写道“白沙素石净无泥,橘刺藤梢已不迷”,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静谧和纯净。这里的“白沙素石”和“橘刺藤梢”都是山中的景物,它们的纯洁和不受干扰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山中的动物和声音:“牛放远山连雁鹜,蛙鸣废沼下凫鹥。”诗人通过描写牛群、雁鹜、蛙和凫鹥等动物的存在,增添了自然山野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景象和声音与前两句描绘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

随后的两句“终年去国空弹铗,尽日看云且杖藜”,表达了诗人长期离乡背井的心境。诗人在外漂泊,心系故土,感叹自己的流离失所和无所归属之感。而“看云且杖藜”则是诗人在山中漫步,悠然自得的景象,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两句“久客诸侯成底事,幸逢宽政免推挤”,表达了诗人在乡间的悠闲与宁静。诗人抒发了对逃离官场纷扰、得以享受宁静生活的庆幸之情。这也可理解为对当时混乱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对宽政时期的称赞。

总的来说,《山行》这首诗通过对山行景物的描绘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晁公溯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感慨。从描绘山中的景物、动物到表达自身境遇和情感,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静谧和思索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公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