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剑不报萧公仇

出自明代李东阳的《尚方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è jiàn bù bào xiāo gōng chóu,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中书势重儒臣轻,天下善类皆为朋。
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
君王奋怒威莫当,宫掖才容免冠地。
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
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负气:(动)赌气:~出走|别说这种~的话。[近]赌气。
君王:封建时代世袭体制的王国对统治者的尊称。
宫掖:是皇宫的意思。
免冠:(动)①脱帽,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②不戴帽子:半身~相片。
汉家佞臣:奸佞的臣子:~当道。

《尚方剑》是明代作家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明代中央政府的腐败和朝廷官员的阿谀奉承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正直官员的赞赏。

诗词中的第一句“中书势重儒臣轻,天下善类皆为朋”指的是明代中书省(中央政府)的权力强大,而儒臣(指学问有深厚造诣的官员)的地位却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导致了朝廷官员之间的互相勾结,而不是以才能和德行来选拔官员。

接下来的两句“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君王奋怒威莫当,宫掖才容免冠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汉代贤臣负气而死的遗憾。这里的“刀笔吏”指的是阴险刻薄的官员,而“宫掖才容”则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却被剥夺了机会,只能隐藏自己的才华。

下一句“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揭示了作者对当时朝廷佞臣的不满。这些佞臣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敢正直行事,甚至在萧公(指正直的官员)受到冤屈时不敢帮助他。最后一句“当时只问安昌侯”则是对那些对正直官员默不作声的人的讽刺。

整首诗词通过对明代社会腐败现象的揭示和对正直官员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忧虑和对正义的追求。它呈现了明代社会的黑暗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和廉政的期望。这首诗词在揭露社会弊端的同时,展现了作者对于高尚品质和公正原则的推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