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奸有貌幸不扬

出自明代李东阳的《问中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jiān yǒu mào xìng bù yá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
不难: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
大梁:大梁dàliáng∶架在山墙或屋架上最高的一根横梁,也叫正梁、脊檩。∶主要的任务或责任人他在单位挑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现河南省开封市。魏有隐士曰侯赢…为大梁夷门东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君不见使者:1.奉命出使的人。2.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3.阿拉伯语rasūl意译。
中道:道路的中央。
相臣节度:1.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2.管辖,管理。3.南唐为奉化军节度。4.节制调度;部署。5.规则;分寸。
饱食:吃得很饱。
庙堂:1.庙宇。2.朝廷。
非人:(书)(名)不适当的人;不可信任的人:所用~|所赖~。②(形)不人道的;无人性的:~的待遇。

《问中使》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思考,通过死亡和使者的对话,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外患的严重影响。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问中使,几日发,
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
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
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
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
澧州客死非人殃。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沉,通过对话的方式,传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批判。诗词开篇,作者询问中使何时启程,暗示了自己已到了暮年,认为自己已经命不长久。然而,死并不可怕,中使回答说,消息从大梁传来,意味着大梁已经陷入了贼患。这里的大梁可以理解为指代朝廷,贼耳则是对朝廷内部腐败的批判。

接下来,作者提到吐蕃使者在途中失踪,以及凤翔节度使的死亡。吐蕃使者中道亡,暗示了外患的严重,使者失踪可能是外族入侵的结果。而凤翔节度使的死亡,则是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对时局的不稳定和朝廷的腐败进行了暗示。

最后两句,作者描述了自己三年来在朝廷中饱食终日,却无所作为,居于庙堂之上。澧州客死非人殃,指的是澧州官员因为政治原因而死去,并非正常的天命所致。这里作者通过自身的遭遇,对朝廷的腐败和对人民的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整首诗词通过对话的方式,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展现了明代朝廷的腐败和时局的动荡。作者以自身的身份和经历,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同时也对权力斗争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批判。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画卷。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