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桃花原易迷。明代。张羽。董元夏木不复见,俗本纷纷何足观。陈郎笔力能扛鼎,写此千章生昼寒。阴森似有神灵会,偃蹇直作蛟螭蟠。天鸡晓鸣清籁发,木客夜度云旂翻。林下文人行杖藜,石根叶落失旧蹊。孤童幞被向谁宿,山风萧萧日薄西。商岩紫芝自可食,武陵桃花原易迷。人间澒洞不可处,莫畏虎啸并猿啼。
《陈仲美夏木图》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夏日林木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夏日林木难寻踪,
庸俗纷纷不足观。
陈郎笔力扛鼎重,
此篇千章生白寒。
阴森似有神灵会,
蜿蜒曲折如蛟蟠。
晨曦鸣鸡清脆发,
夜晚云旗翻风幡。
林中文人手扶拐,
石根叶落失旧径。
孤童寻宿谁相依,
山风吹拂日将西。
商岩紫芝可食用,
武陵桃花易迷离。
人间浑浊不可居,
勿惧虎啸及猿啼。
这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和哲理,下面是对诗词的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夏日林木的消失,抒发了对庸俗世态的不屑和对人生追求高尚境界的渴望。作者以陈郎笔力扛鼎的形象勉励自己,表达了笔耕不辍、追求卓越的决心和意志。诗中的林木似乎有灵性,给人以阴森的感觉,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天鸡鸣叫,清脆动听,夜晚云幡翻风,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奇异的氛围。
诗中还描述了文人行走在林下,手扶拐杖,石根上的落叶似乎已不再是过去的蹊径,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易变的哲理。孤童寻找住处,山风吹拂,日落西山,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商岩上的紫芝可食,但武陵的桃花却容易迷离,暗含了事物有得亦有失,不能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
最后两句"人间浑浊不可居,勿惧虎啸及猿啼"表达了对人间繁杂纷扰、浮躁喧嚣的厌倦之情,提醒人们要远离喧嚣,不被世俗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总之,《陈仲美夏木图》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境界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诗中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反思。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