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剪遮窗蕉叶去

出自宋代王镃的《暑夕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èng jiǎn zhē chuāng jiāo yè q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夜深月晒碧荷香,傍水亭台易得凉。
更剪遮窗蕉叶去,放教山影入藤床。
()
傍水,亭台,易得,蕉叶,放教,山影,藤床

《暑夕三首》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夜已深,月光照耀着碧色的荷花,荷花散发出阵阵香气。
水边的亭台附近,凉风吹拂着,使人感到清凉宜人。
我更进一步修剪窗前的蕉叶,使它们不再遮挡窗户,
让山影投射进藤床之中,让凉爽的山风轻轻拂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暑夜的景象,通过描写月光照耀下的碧色荷花以及清凉的亭台,表达了作者对夜晚凉爽的向往和渴望。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作者进一步修剪蕉叶,让山影透过窗户投射进藤床之中,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夜晚的凉爽感传递给读者,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受。

这首诗词运用了典型的宋代写景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细腻的细节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作者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碧色荷花和清凉的亭台,营造出一个安静、凉爽的夜晚氛围。修剪窗前的蕉叶和山影投射进藤床之中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清凉的感觉。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一种宁静、凉爽的美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王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