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贫可依。宋代。刘黻。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日月照不尽,朝暮常分晖。水瘦鱼自跃,林寒鸟亦飞。纷纷苦多求,此境谁同归。石田久不种,难免良夜饥。饥本士之常,独抱嫠妇悲。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
贫士何所营,
但知贫可依。
日月照不尽,
朝暮常分晖。
水瘦鱼自跃,
林寒鸟亦飞。
纷纷苦多求,
此境谁同归。
石田久不种,
难免良夜饥。
饥本士之常,
独抱嫠妇悲。
诗意与赏析:
刘黻的《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表达了贫穷士人的心境和处境。诗中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贫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贫穷所带来的苦难和无奈。
诗的第一句“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表达了贫士对贫穷的认同和接受,他们明白只能依靠贫穷来生活。接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日月的光辉无法照尽贫士的境况,但他们仍然能从朝到晚得到一些微弱的光芒,这是朝暮交替的希望之光。
接下来的几句诗以水中瘦弱的鱼跃和寒冷的林中鸟儿飞翔来象征贫穷士人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无论贫穷如何,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这种苦苦追求的精神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诗的结尾却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石田久未耕种,贫士难免在良夜饥饿。饥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常态,而且他们还要独自面对妻子的辛酸和悲伤。诗中的“抱嫠妇悲”表达了贫穷士人内心中的无奈和困苦,同时也展现出他们的家庭责任和对妻子的关爱。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贫穷士人的生活现状和内心感受。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奋斗精神,使人们对贫穷士人的境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关注。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