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懒出门。宋代。赵汝鐩。怪来趋向别,乃是拙庵孙。秋色添禅寂,松声夺俗喧。路行须避蚁,饭剩或呼猿。单钵随缘住,寻常懒出门。
《赠悟上人》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悟上人的生活态度和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和追求心灵自由的赞赏和敬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怪来趋向别,
乃是拙庵孙。
秋色添禅寂,
松声夺俗喧。
路行须避蚁,
饭剩或呼猿。
单钵随缘住,
寻常懒出门。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形式,通过描绘悟上人与世俗的差异和禅宗修行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赵汝鐩对于悟上人境界的赞美和敬重。
诗的开头是“怪来趋向别”,意味着悟上人的行为和态度与常人截然不同,具有怪异的特质。接下来的“乃是拙庵孙”,表明悟上人是拙庵的弟子,也突显了他作为禅修者的身份。
接着,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秋色添禅寂,松声夺俗喧”。秋天是寂静的季节,禅修者在这个季节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松树的声音征服了喧嚣的尘世,表达了悟上人超脱尘俗的境界。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悟上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诗中提到“路行须避蚁”,意味着悟上人生活谦逊,尊重一切生灵。他在行走的时候,会避让蚂蚁,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同时,“饭剩或呼猿”则是在强调他的生活简朴,不浪费物品。他将剩下的饭菜喂食给猿猴,传达了对于自然界的关爱和与动物的共处。
最后两句“单钵随缘住,寻常懒出门”则体现了悟上人对于物质的淡泊和对于自由的追求。他不依附于世俗的名利,随遇而安地度过每一天。他不喜欢外出,喜欢守护在自己的禅修之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在。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悟上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表达了赵汝鐩对于禅宗修行的崇敬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