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参陶令不弦琴。宋代。张镃。韩园邂逅一来寻,还忆朱栏小院深。相对两亭无四壁,定参陶令不弦琴。
《寻梅三首》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寻梅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回忆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我在韩园邂逅了一位前来寻找梅花的人,
回忆起当初在朱栏小院的深情。
我们相对坐在两座亭子中,四周没有墙壁的限制,
仿佛定参陶令,心中不再弹奏琴音。
诗意:
《寻梅三首》以寻梅的情景为线索,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与他人在韩园相遇,共同寻觅梅花,于两座亭子中相对而坐,心灵无拘束,仿佛陶渊明的心境,不再弹奏琴音,静静品味当下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恬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对于韩园与朱栏小院的回忆,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的韩园成为了人们相遇的地方,而两座亭子则象征着两个人的心灵交流。诗人通过"定参陶令"的比喻,表达了此时的心境,不再弹奏琴音,只是静静地感受当下的美好,享受这份寻梅的共同情感。
整首诗词以自然、淡泊、怀旧的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追求。通过具象的寻梅场景,诗词唤起读者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并在思念中感受生活的真谛。这首诗词以简约而精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