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凛如秋。宋代。张镃。人间睡正浓,月到修髯底。三伏凛如秋,蒙头思衲被。
《秋夜》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间睡正浓,
月到修髯底。
三伏凛如秋,
蒙头思衲被。
诗意:
这是一个秋夜的场景描绘。人们在熟睡中,而月亮已经升到天边。虽然此时正值三伏天,炎热无比,但这个秋夜的凉意却深入骨髓。诗人蒙上头巾,思绪万千,仿佛身处僧人修行时所穿的粗布袈裟中。
赏析:
《秋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凉爽的秋夜景象。首句描写了人们沉浸在深睡中的场景,暗示了夜晚的宁静。第二句以“月到修髯底”形象地表达了月亮已经升起到很高的位置,与人们的睡眠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两句,诗人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展示了一个特定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秋天的凉意。在三伏天的酷热中,秋夜的凉意显得格外宜人。用“凛如秋”一词,强调了凉风的清冽和秋天的气息,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的感受。
最后一句将诗人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蒙头思衲被,表达了诗人深思熟虑的心境。蒙头,象征着隐匿和沉思;思衲被,意味着禅修与清净的修行。诗人或许在寂静的秋夜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凉爽和深远思考的氛围,给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间。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